2014年4月30日,正值老山收复30周年纪念日,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缓缓走进麻粟坡烈士陵园。在这片宁静的烈士墓园里,他一一走到那些早已化作石碑的战友面前,低头深深鞠躬,仿佛每个墓碑都承载着无尽的痛苦与悔恼。突然,他跪了下来,泪水顺着脸庞滑落,哽咽地喃喃自语:“都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们……”这番话不仅是对死去战友的深深自责,也是多年心结的最终爆发。那么,这位老人究竟为什么如此自责?又为何声声说自己对不起他们呢?
一、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极限挑战
1981年起,面对越军在中国境内占领的多个重要军事据点,中国军队展开了长达10年的拔点作战。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最为人知的便是老山战役。然而,对于14军40师118团1营的全体官兵而言,老山却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伤痛。作为主攻团的118团1营,在这场战斗中不仅损失了80多名官兵,还因战斗中的失利遭到调查。更令人痛心的是,1营的副团长向坤山在攻占老山主峰之后被关押审查。
展开剩余80%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1984年,14军40师接到攻克老山的任务。当时的军长刘子波决定由118团担任主攻,119团作为支援,而118团1营的任务是进行迂回穿插,切断敌军退路,阻止增援,协同正面进攻部队打一场决定性的歼灭战。为了不让敌人察觉,刘子波提出,穿插的路线要比原定的2公里增加400米,并要求在3小时内完成。这对正在执行任务的1营来说,无疑是一项极为艰难的挑战。
时任副团长的向坤山对此提出了疑问:这条路线位于越军两营的防御结合部,打响战斗后必然遭到猛烈炮火。再者,山路崎岖、荆棘丛生、地雷重重,根本不适合进行穿插战斗。向坤山提议通过炮火支援、断敌退路来执行任务。然而,刘子波依然坚持3小时内完成任务。
面对这种难以完成的要求,向坤山意识到,若按照原计划,他的部队根本无法按时完成任务,甚至可能付出惨重代价。尽管如此,最终他决定违抗命令,提前2个小时出发,带领战士们迎难而上。“如果成功,功劳是大家的;如果失败,罪名我一个人来担。”向坤山在向全营战士表态时,掷地有声,激起了每个人的决心和士气。
二、艰难的行军与死亡的考验
1984年4月28日,凌晨0时,118团1营在提前2小时出发的情况下,冒着重重困难开始了穿插任务。大家没想到的是,这条穿插路线的艰难程度远超预期。山坡陡峭,几乎达到60度,泥土松软,士兵们的每一步都陷在泥里,背负的装备让行进变得更加艰难。山林中密布的荆棘和竹林也让前进的脚步变得更为缓慢。副营长顿景田带领尖刀1连前进,用刀割断竹子,帮助后续的队伍通行。即便如此,许多士兵的手掌已被荆棘划破,鞋底被尖锐的石块扎穿,很多士兵甚至不得不赤脚行走。
不仅如此,由于行进过程中的极度艰难和迷路,战士们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确保不掉队,有些士兵在帽子上撒下磷粉以便夜行,但由于夜晚与周围的萤火虫交错,许多士兵迷失了方向,甚至有的在悬崖边摔下,重伤或死亡。直到天亮,尖刀1连的两个排才堪堪保持队伍,然而他们也未能到达预定的目标。
在关键时刻,向坤山意识到情况已经危急,便指挥部队采取了临时改动。尖刀1连不幸被敌人发现,并遭到火力压制,无法再继续前进。与此同时,1营2连也遭遇了越军的猛烈炮火,伤亡惨重,副连长和多名指战员牺牲。
尽管如此,向坤山依旧坚持着带领队伍完成任务,他决定改变作战方案,以代价极大的方式成功占领了1072高地。虽然未能完成最初的穿插目标,但依然取得了极大的战略价值。此时,老山前线的战斗依旧在继续,枪声未曾停歇,而向坤山却在战斗结束后被紧急召回。
三、无法解开的心结
原来,向坤山被带走的原因是因为他在战斗中提前行动,违反了军令,军方认为他未按预定计划执行任务,存在“贪生怕死”的嫌疑。即便他承认提前出发的决定是违抗命令,但他始终坚持自己无愧于心,认为自己在战场上的表现完全是为了保护战士,确保任务能够顺利进行。
战后的调查最终给予了向坤山撤职并党内警告处分,而刘子波也因战斗失利被调任。30年后,向坤山依然未曾再踏上老山的土地,因为那里承载着太多的痛苦与无法释怀的伤痕。直到2014年,在老山收复30周年之际,已经两鬓斑白的他才走进麻粟坡烈士陵园,面对一块块墓碑跪下痛哭,他低声重复着那句让他终生自责的话:“都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们啊。”他心中深深的自责,认为自己未能为牺牲的战友们争取到应有的荣誉,尽管他自己从未做错任何事。
事实上,如果就事论事,118团1营已经完成了任务。许多战友和指挥员后来都认为,1营已经完成了穿插任务,尤其是尖刀1连,已经打乱了敌方指挥,并且阻止了敌军的增援与撤退。历史也证实,118团1营在这场任务中的表现值得称赞,尽管他们最终未能按时到达目标地点,但所作出的贡献无可忽视。
这段历史,最终带来了迟来的正义与公正。对于那些曾经参与战斗的英雄们,最应该给予的,便是我们永远的敬意与缅怀。
发布于:天津市在线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