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咱也别绕弯子了,就说一句大实话:当山东高速男篮的球迷,没点儿修炼“心如止水”的功夫,是真不行。
你每天盼着吧,盼着来个擎天柱一样的大外援,能把咱那跟纸糊的差不多的内线给撑起来。
结果手机一亮,推送来了——“鲍威尔基本确定加盟”。
我当时那心情,怎么形容呢,就跟你饿了一天,满心欢喜地打开外卖,发现商家给你送来了一份“图片仅供参考”。
这事儿就怪。
怪在哪儿?
不在鲍威尔这个人。
咱都看过他当年在青岛队打球,那小抛投,那节奏感,确实是把好手。
可问题是,“当年”这两个字,在篮球世界里,有时候就跟上个世纪一样遥远。
一次大伤,能把一个“科比”变成“铁比”,这道理谁都懂。
最有意思的是青岛队那边的态度,那叫一个干脆。
人家现在一门心思扑在杨瀚森身上,那是未来的建队基石。
按说,留个鲍威尔这样的老大哥带一带,也无可厚非吧?
可人家没这么干。
人家宁可去找33岁的“独狼”约瑟夫·杨,也不给鲍威尔留个位置。
这叫什么?
这就叫“风险评估”,人家后台的精算师早就把数据敲烂了,得出的结论是:这笔投资,不划算。
咱们这倒好,人家那边刚把东西从购物车里删了,咱们这边“叮”一下,加入购物车,还点了“加急配送”。
这波操作,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是不是咱们的球探报告,还停留在三年前的版本没更新啊?
你要说这只是一个孤立事件,那也就算了。
可你再扭头看看,球队还干了啥?
续约克里斯。
对,就是上赛季那个,在场上跟裁判理论的激情,比他快攻反击的劲头还足的那位爷。
季后赛,球队最需要人玩命的时候,他老人家直接进入了养生模式,那眼神里透出的班味儿,比我这个天天写稿的还浓。
就这么个表现,按理说合同到期就该江湖不见了。
结果俱乐部来了一句:“他自己想留”。
好家伙,我差点以为这是什么偶像剧的台词。
什么时候咱们CBA球队的引援标准,变成看球员的“主观意愿”了?
这感觉,就像你家孩子次次考试不及格,还天天在家里搞破坏,但因为他说了一句“我爱这个家”,你就决定再给他一年的零花钱。
这合理吗?
这不整个一大冤种嘛。
所以你看,当之前“只签三外援”的风声传出来时,球迷为什么会炸锅?
真不只是因为少了一个外援名额。
是因为大家从这一系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操作里,嗅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一种“摆烂”的气息。
一种“今年就这样了,大家凑合凑合”的无所谓态度。
还好,后来也许是骂声太大,俱乐部又改口说要签四个了。
但这感觉,就像什么呢?
就像你妈本来告诉你今年过年没压岁钱了,让你心里凉了半截,结果年三十晚上,她又从兜里掏出五十块钱给你。
你是该高兴呢,还是该哭笑不得呢?
一个职业篮球俱乐部,连外援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能反复横跳,这专业性体现在哪儿了?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球队的阿喀琉斯之踵就在内线。
上赛季咱的防守篮板率排在联盟第几来着?
我都不好意思查。
反正对手的内线球员,一打山东就跟过年吃饺子似的,个个数据噌噌往上涨。
陶汉林是条硬汉,可他也快34了,你不能指望他一个人扛着炸药包场场冲四十分钟。
这种情况下,你不想着赶紧找个能护框能抢板的黑又硬,反而还在后卫线上缝缝补补。
这思路,是不是有点跑偏了?
说到底,球迷的心其实最简单。
我们不怕你没钱,CBA里比咱穷的队有的是。
我们就怕你不用心,怕你把这份篮球事业当成一份朝九晚五的班儿,打卡下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新赛季眼瞅着就要来了,咱这套阵容吧,说实话,上限在哪儿,谁也说不好。
没准鲍威尔真就老树开新花,克里斯也突然顿悟了篮球的真谛。
但把希望寄托在这种小概率事件上,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赌博。
反正我是不敢太乐观,话放这儿了,到时候看吧。
咱们这帮球迷,还能怎么办呢?
骂也骂了,气也气了,比赛真开始了,还不是得老老实实守在电视机前边,给自己家的球队加油嘛。
没办法,谁让咱是山东球迷呢。
在线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