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对着镜子总觉得脸没气色:眼角的纹像刻上去的,脸颊黄扑扑的没光泽,连嘴角都往下耷拉……
这不是单纯 “老了”,是头面部的气血跑不动了。就像河道淤堵,上游缺水、中游积滞、下游干涸,脸蛋自然得不到滋养。
老祖宗传下来的 “朱雀三啄” 法,专通脸上的 “气血河道”:
敲印堂穴通上游(头部气血),啄翳风穴清中游(面部水湿),点承浆穴补下游(脏腑津液)。
每天 5 分钟,顺着经络把气血引到脸上,由内而外的红润,比擦多少护肤品都实在。
(戳上图,可进店)一、脸上的 “黄与皱”
你有没有发现,不同的脸黄,问题出在不同地方:
眉心发暗、抬头纹深,多是督脉淤堵—— 督脉是 “阳脉之海”,像头面部的 “主水管”,堵了的话,头部气血上不来,脸蛋就会干黄;
脸颊浮肿、下颌线模糊,常是三焦经不通—— 三焦经管 “全身水液疏通”,这条经堵了,水湿积在脸上,看起来又肿又黄;
嘴角干、下巴有细纹,多因任脉亏虚—— 任脉是 “阴脉之海”,连着脏腑,这条经亏了,脏腑的津液送不到脸上,皮肤就会干瘪起皱。
这三条经一通,气血像活水一样流到脸上,黄气自退,皱纹也会慢慢舒展开。
二、第一啄:印堂穴
两眉中间的印堂穴,是督脉上的穴位,眉心发暗、抬头纹深,就靠它。
为什么它能让脸变亮?
督脉从头顶贯到鼻尖,印堂穴正好处在眉心。人上了年纪,或总熬夜、操心,督脉的气血就会淤在这里,导致气血不通,头部的气血没法顺流到脸颊,脸蛋自然干黄、长纹。
敲印堂穴可以疏通额头的淤堵:
一方面,督脉的阳气能顺着经络往上走,滋养头顶到鼻尖的皮肤(所以抬头纹、鼻周的黄气会先淡);
另一方面,督脉连着脑,气血通了,脑子也清爽,连带着心慌、睡不踏实都能改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敲完印堂,不仅脸亮了,精神头也足了。
图片
怎么敲才对?
拇指食指和中指,像小雀啄食似的轻敲眉心,力度以 “有点酸胀但舒服” 为宜。
每次敲 49 下(对应督脉 “阳数”,助力气血升发),早上 7-9 点敲最好,这时胃经当令,气血正要上涌,借着劲儿把督脉的淤堵敲开,一整天脸蛋都透着光。
我早上习惯睡到自然醒,对于印堂穴的刺激,我习惯在晚上睡前做,比如睡前躺在床上,把全能艾灸罐装上艾柱后,放在额头的印堂穴附近,艾灸半个小时,不仅可以促进气血在面部循行,也可以帮助入睡。
图片
三、第二啄:翳风穴
耳垂后凹陷处的翳风穴,属于三焦经,「三焦主气,主水液代谢」,因此,脸颊浮肿、下颌线松垮,就靠它来 “清淤滞”。
为什么它能消黄肿?
三焦经从耳后绕到脸颊、下巴,负责把多余的水湿引走。
图片
这条经堵了,水湿就会积在脸颊(看着黄肿)、下颌(双下巴明显),甚至眼角(眼袋重)。
敲翳风穴能疏通三焦,促进三焦排水,就像打开 “排水口”:
让积在脸颊的水湿顺着经络往下走,从小便排出去。三焦经通了,不仅脸不肿了,连耳后到脖子的淋巴也会跟着通畅,气色会从 “黄肿” 变成 “通透”。
很多人敲完第二天,会发现双眼皮都明显了,就是水湿排走的缘故。
图片
四、第三啄:承浆穴
下巴凹陷处的承浆穴,属于任脉。「任脉,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而面部缺少阴液气血滋养,导致的嘴角干、下巴有细纹,就靠它来补。
任脉从下巴一直通到腹部,连着脾胃、肾这些 “产津液的脏腑”。上了年纪脾胃弱,任脉的津液就会不足。
承浆穴的字面意思是:承受浆液,或者水液,能把水液提取到面部,嘴角、下巴的皮肤得到承浆穴提取的水液滋润,就不会干皱、发黄。
更妙的是,任脉连着肾,津液足了,肾气也会跟着旺,脸蛋会透出那种 “由内而外的粉润”,不是擦出来的假白。
这 “朱雀三啄” 法,不求速效,但求把气血养上来、经络通起来 —— 等哪天你照镜子,突然发现眼角的纹浅了,脸颊透着粉,就知道:身体里的 “活水”,终于流到脸上了。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在线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