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主任医师张洋团队成功为一名心脏移植术后9年并发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5天,患者已可独立行走,且心功能、肾功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维持在术前基线状态,创下该群体关节置换康复新纪录。
长期用药致骨坏死,复杂病情成手术难关
患者黄先生(化名)9年前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术后需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维持心脏功能。然而,长期用药导致了药物性股骨头坏死并发症,左侧股骨头逐渐缺血坏死。剧烈的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使他出现保护性跛行步态,迫切渴望恢复正常行走能力。但心脏移植后需要精心维护的脆弱心功能、免疫抑制状态可能带来的高感染风险,以及合并的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肾功能损伤等问题,为髋关节置换手术设下了重重障碍。
多学科联动,构筑安全防线
面对复杂的病情,在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主任王健、护士长包良笑的指导下,联合医院麻醉科、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内分泌代谢科、重症医学科、感染内科、风湿免疫科、康复理疗科、输血科及药学部等多个科室展开全面会诊。各学科专家围绕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及术后康复制定了周密方案,共同构建起围术期安全管理体系。
展开剩余62%精准施术,快速康复
手术当天,针对患者心脏移植术后特殊体质,团队实施了术前术中个体化止血方案,有效减少出血,保护心脏功能。麻醉团队操作精准,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主任医师张洋主刀,精准切除病变股骨头,高效完成髋臼打磨与假体植入,多维度验证关节稳定性。得益于完善的术前规划和默契的团队协作,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异常出血及循环波动。
术后,患者便平稳返回普通病房。医护团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个性化康复计划。术后第一天,黄先生即在医护指导下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便能拄拐稳步行走。
出院当天,黄先生已能脱拐独立行走。其快速的康复进程,充分证明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复杂病例中的有效性,也体现了南方医院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围手术期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为患者快速回归正常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家提醒:警惕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
张洋指出,股骨头坏死的关键原因是股骨头内部血供受损,髋关节严重创伤(如骨折)和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是两大主要诱因。此外,长期酗酒、吸烟、合并部分血液病(如镰贫/地贫)、特定疾病/治疗(如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后、放疗)、代谢异常(高血脂、肥胖、痛风)也是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病因。
医生提醒需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如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后),请务必:
1、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自行调整剂量和疗程;
2、主动防护:戒烟戒酒,控制血脂体重,常规补充钙与维生素D;
3、密切观察:出现髋部持续隐痛或活动受限,及时就诊;
4、高危筛查:长期大剂量用药者,遵医嘱定期行髋关节影像学检查;
5、科学用药与主动预防是降低发病风险的关键。
文|记者 刘颖颖 通讯员 屈理慧 陈佳兰
图|医院提供
发布于:广东省在线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